当先锋百科网

首页 1 2 3 4 5 6 7

苏州的等级低,或者说苏州的地位在下降?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。很多人对苏州有误解,要么觉得苏州很牛逼,天生就应该是江南的老大,要么有恐惧症,觉得苏州的gdp下降了,苏州就会倒。我觉得这都不是理性的态度。我不是什么专家,只想结合历史,谈谈自己的看法。

苏州很强?历史上看确实不错,但也没有强到唯我独尊的地步。苏州正式成为和南京并列的省会是乾隆二十五年,从那时算起苏州真正的进入了全盛时期,太平天国起义后,苏州开始走下坡路。到1948年,苏州到了最低点,全国12个直辖市没有苏州,55个省辖市依然没有苏州。苏州最风光的时代也就百多年。想想无锡,想想当年的扬州,天下三分月明,二分在扬州,号称长江五虎之一的安庆,他们都曾经是大都市。现在又在哪里?

苏州从全国的经济中心滑落到一文不名的小城市,原因是复杂的,最重要的原因是时代变了,清王朝的经济是一个封闭的体系,那时的苏州是制造业中心,丝织业之发达供给全国,苏州拥有那个时代这个全国性支柱产业的完整生产链,那样的情况,苏州当然是烈火烹油之盛。上海崛起后,中国的经济融入了世界市场,各地的现代工业经济崛起,原来的丝织业逐渐没落。以至于苏州的丝绸业那么有名,但产值却很低,如果没记错的话,也就十来个亿的规模,连丝绸节都没有了

引用网络上的话,潘光旦老先生早在30年代就说到苏州,“一困于洪杨之乱的摧杀败坏;再困于上海都市化的畸形发展;三困于无锡实业的勃兴;四困于南京变为全国的首都;五困于镇江改为省会。从今以后,有才力的人将以锡、沪、宁、镇为集中之点,而苏州将不免成为一个忙人游散之区。老人休养之地,死人埋葬之场”,“此种江河日下之势,今后能不能挽回,就得看苏州本地的人和国内负人文之责的人的努力了

坦率的说,苏州改革开放后是得了大便宜的,一个工业园区改变了苏州的命运,苏州辖区内最穷的昆山和张家港相继崛起,真正是把短板变成了长处,常熟的工业又一如继往的好。

回到原来的问题,苏州地位会不会下降,应该说任何优势都是不是绝对的,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,比较优势才是王道。

从外因看,小气一点说,在今天制约苏州城市地位的情况几乎消失殆尽。南京不是首都了,仅省会而已,无法吸纳全国的资源壮大自己;无锡的实力已经被全面压制,江阴的倒退就是明证,我们的吴江,昆山,常熟,都能碾压它。更不用说园区了;镇江不用讲了,城市规模那么小,工业上也没有作为,常州的表现也很平淡。至于上海,它当然很牛,但是大家想想,解放初,上海的gdp占全国一半,现在它能比苏州高多少,何况上海的建成区规模也已到达极致。到底是谁的地位在下降?

从内因看,苏州的工业产值已经回到全国前列,不是第一就是第二,进出口虽然有衰退,但相对其它城市简直好到了天上去。有人喜欢拿深证做比较,我认为是不公允的,中国的三大经济圈各有特点,深圳的定位和苏州的定位由其背后的体系分工所决定,珠三角的大城市数来数去也就广深而已,但在长三角,不用说上海,就是杭州南京,还有合肥,甚至宁波温州乃至衰而不僵的无锡,哪个没有点实力,个人觉得长三角就是一个超级牛的重点中学,每个城市都是优等生,而珠三角统共也就两个绝代双骄。在这样好的氛围中,苏州要想称霸唯一当然不太可能,也没必要,但要说倒退,个人觉得,也不太可能。

至于杭州,它的鼎盛抢的是上海的金融地位和广州的商贸中心,和苏州有什么关系,杭州搞得再好,南京的面子也许会挂不住,但苏州不会。因为他们走的不是一条道。

总结下,我觉得苏州过去30年已经赚了面子和里子,目前的规格就是往特大城市去的。好多外资企业的撤退,据说也是有意为之,为什么?因为找到了更好的经营手段。今后估计会平稳发展,我们的传统工业太发达了,新兴经济比下有余比上不足,但对于一个没有太多高校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城市,能做到拥有2万多名博士也算开了挂了,光南京大学在苏州的毕业生就有三万多(如果没记错的话)

再多说一句,国有运,城市也有,有些事情不是人能左右的。还好现在是市场经济,人才是流动的,苏州今后会怎样,保持谨慎乐观即可,过于操心也没必要,那么多的央企来苏州拿地,他们应该更了解苏州未来的走向。这是我不成熟的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