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先锋百科网

首页 1 2 3 4 5 6 7

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时被骗娶了黄家丫鬟?

陶澍娶妻时,还只是个穷书生。结婚时,老丈人后悔了,偷偷用丫环替换了新娘。新婚当晚,新娘就把来龙去脉,全告诉了陶澍。此后,陶澍扶摇直上,岳家却穷困潦倒。

陶澍,字子霖,是清朝嘉庆年间进士,道光时官至两江总督。他的一生,共有7房妻妾,其中和正妻黄氏的婚姻,最为人熟知。婢女替嫁陶澍是湖南安化县陶家湾人,父亲陶必铨是个普通的教书先生,收入很微薄。当年,陶必铨“逢考不过”,次次名落孙山,便把科举的心愿都寄托在了儿子陶澍身上。等到陶澍长大了,父亲便为他聘了同乡黄家的女儿。黄家虽然算不上家财万贯,但比陶家,还是强了很多。在黄老爷看来,陶澍会读书,聪明,只是家里穷一点,两家一结合,说不定未来就高中了。只是,黄老爷没想到,富翁吴老爷也看上了自家姑娘,想聘去给儿子当续弦。一边,是风险投资,万一陶澍高中,就一本万利;另一边,是家财万贯的富裕,唾手可得。吴老爷拿巨额财产,直接拍在黄老爷面前,一下子,就让黄老爷心动了。只是,陶黄两家已经订婚,此时退婚,不仅落人口舌,还可能招惹官司。最重要的,是黄夫人坚决不同意。最终,黄老爷决定让女儿自己拿主意。而黄小姐呢,仔细想了想,觉得跟着穷书生没前途,便请父亲做主,反正自己宁死不嫁穷书生。就在黄家闹得鸡飞狗跳之际,黄小姐身边的丫鬟站了出来,表示自己愿意替小姐嫁人。黄老爷一想,这真是个好主意,立刻认了丫鬟当义女,取名黄德芬。陶澍并没有见过黄小姐,敲锣打鼓把丫鬟迎进了门。好在,这个丫鬟是个厚道人,在新婚之夜,她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告诉了陶澍。陶澍的反应得知真相后,陶澍立刻陷入了沉思,但很快,他就选择接纳,并没有找黄家的麻烦。而黄德芬非常感激他的包容,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。说来也神奇,自黄德芬嫁过来以后,陶澍的科举之路就走得格外顺遂。后来,他为夫人挣回来一个一品夫人的诰命。至于黄小姐的结局,就显得有些凄惨了。她如愿嫁入吴家,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富贵生活,还生了一个女儿。然而好景不长,她的丈夫因为斗殴被别人打死。由于她没生儿子,族里人便欺负她,抢占了她的田地。后来,陶澍因为父亲去世,回乡丁忧,得知黄小姐的凄惨遭遇,便派人送去了50金。看着这钱,黄小姐羞愤至极,抱着钱大哭起来。她舍不得花这些钱,却不想遭遇小偷,钱都被偷走了。一怒之下,黄小姐选择了上吊。得知消息后,陶澍每年都会给黄家寄去一笔钱,资助她们的生活。故事是真的,还是假的?以上就是“婢女代嫁”的故事,连带结局,都出自清朝梁恭辰的笔记体小说《北东园笔录》。梁恭辰的父亲,是陶澍的同科进士。在书中,梁恭辰称,当年两家来往很密切,他的母亲曾发现陶澍夫人的右手手背上有个凸起的疣,一看就是常年干活的人。母亲追问原因,陶澍夫人却回答说:是因为小时候出身微贱,才有所损伤。先母郑夫人尝语余曰:“陶家年母右手之背有凸起一疣,问其故。则蹙然曰:‘我出身微贱,少常操作,此手为磨柄所伤耳。’”先母亦不敢追问其详。(《北东园笔录》)梁恭辰在书中说,婢女代嫁的故事,是陶澍老家的传说,但虽然是传说,可信度却非常高。“按此事传闻情节小有歧互,而大致则同。”那么,事情真的是这样吗?其实,这个故事的可信度,还真的不高。第一,《北东园笔录》只是小说,有文艺创作的成分。虽然,梁恭辰的父亲,是陶澍的同科进士,但他的书本质上还是一本小说,有文学创作的成分。婢女代嫁之所以流传甚广,和一个台湾人有关。这个台湾人,名叫高阳,本名许晏骈,一生写了90多本书,其中文艺小说《印心石》流传最广。而这本《印心石》,恰恰就是以“婢女代嫁”为背景虚构的故事。因为高阳的名气,《印心石》多次加印,流传甚广。21世纪,北京三联书店将《印心石》在内地出版,加速了传播。因此,耳熟能详的“婢女代嫁”的故事,实则都是文艺小说,而不是真实史料。第二,黄德芬颇有才名,显然不可能是丫鬟。在陶澍的轶闻里,黄德芬颇有才名,根本不像丫鬟,而且两人也见过面。据说,陶澍求娶黄德芬,还费了一番功夫呢。黄德芬的家境不错,是村中首富,自小就才貌出众,求婚的人踏破门槛。但她认为,这些人品貌不佳,文才不优,统统拒绝,一直到十七八岁,还没有嫁人。一次, 黄德芬祖母留陶澍在家里做客,有心把孙女许配给他。黄德芬便在屋外摘了一朵盛开的丁香,开口说:“丁香一朵,百字千字头。”陶澍心知,这是黄小姐要考他的才学,便提起桌上酒壶,慢慢吟道:“冷酒一杯,二点三点水。”黄德芬眨眨眼,拿起一支凤钗,插在发髻上,笑着说:“头插凤,凤居头,头点凤飞翔。”陶澎忙从笔筒中抽笔,在纸上写道:“手握笔,笔在手,手动笔生花。”两人一番较量以后,黄小姐才满意地应下了婚事。这样的才华,不可能是个丫鬟,而且,两人也见过面,不见得黄小姐会把名字给丫鬟用。第三,陶澍的岳父,为人忠厚,绝非贪慕富贵之人。陶澍的岳父,名为黄崇榜,出生于1761年,是湖南安化人。书上称黄崇榜,“古貌古心”,以“忠厚”传家,非常值得尊敬。“幼习其教,恂恂恳恳,生平无一谩语、一诡步,古貌古心,望而知为长者。家不甚丰,而常推以泽物”(《陶澍集》)黄家虽然是村里首富,但并非大富大贵,但即便如此,黄崇榜常常资助困苦百姓。1798年(嘉庆三年),黄崇榜将女儿黄德芬嫁给陶澍。对于陶澍这个女婿,黄崇榜非常满意,更愿意资助他求学。一个为人忠厚善良的长者,又怎么可能贪慕富贵,故意悔婚,还让婢女替嫁呢?第四,黄德芬有气节,性格和父亲如出一辙。父亲以“忠厚”传家,养出来的女儿自然也不逊色。和父亲一样,黄德芬同样“清钱财,重名节”。历史上的陶澍,素来有“清官”之名。他去世后,两淮盐商为感谢陶澍治理盐政的功劳,特地送来了4万两白银。然而,黄德芬却眼睛都不眨一下,直接拒绝了。她说,先生家世儒素,一辈子都不在意钱财,如今也不能用金钱羞辱他。“夫子生无亏,死无歉,家世儒素,生计无所求,不可以死后污吾夫子。”得妻如此,想必陶澍九泉之下,也感到非常欣慰吧。第五,“婢女替嫁”的时间对不上。在传闻故事里,黄老爷之所以不让女儿嫁给陶澎,除了有富贵人家求娶外,还有一个重要因素,那便是陶澎入京考试,却名落孙山。可陶澎娶妻时,连湖南省的乡试都没有参加。他是在娶了黄德芬的2年后,即23岁那年,参加乡试,考中了第30名举人。此后,第二年入京,参加嘉庆七年的会试,此后进入官场。从时间上来讲,“婢女替嫁”的时间,根本对不上。此外,还有人对陶澍纳了6房妻妾,非常反感。但实际上,在古代妻妾成群是正常的,没必要多加职责。首先,陶澍官至两江总督,纳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。其次,陶澍纳妾集中于41岁至54岁,原因是夫人黄德芬只生下了女儿,没有儿子。古人重视子嗣,年过40岁,陶澍仍然没有后人,他不得不着急。接连纳妾以后,他依然没有儿子,直到54岁那年,他的妾室张李生下了儿子,陶澍便停止了纳妾。此外,陶澍也并非看重门第之人。这一点,从他给孩子挑选婚事就可以看出来。在他担任总督之际,他便非常欣赏还是布衣的左宗棠,并最终和他结为儿女亲家,留下千古佳话。

其实,陶澍的婚姻,史料清晰,根本没有争议。

所谓的争议,都是因为世人误把小说当历史。我认为,文学作品可以虚构,但是不能用传闻逸事来伤害真实的历史人物。婢女代嫁之说,其实是对陶澍的发妻黄德芬的抹黑,更伤害了忠厚的陶澍岳父黄崇榜。你怎么看?欢迎留言。

java 前端动态日志,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时被骗娶了黄家丫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