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先锋百科网

首页 1 2 3 4 5 6 7

古代史上有哪些永远不要考验人性的故事?

有那么一句话:不要在道德的边缘考验人,因为这种做法本身就不道德!诚然如此。普天之下,能够面对巨大利益而不动心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,能经得住考验的确实没几个。清朝初期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,不仅搞得皇家兄弟成仇,还变相搞垮了清朝官场,间接导致了屈辱的中国近代史。

在清朝的康熙47年,大清朝发生了一件大事:已经被册立多年的太子胤礽,很突然的就被废掉了。表面上的原因,即所谓“"伊系亲兄,毫无友爱之意。”,说胤礽不知道爱护弟弟妹妹。但是实际上,却是胤礽和大臣索额图一家不清不楚的关系,和窥伺皇帝、意图行刺的嫌疑。这件事康熙做得很绝,不但晓瑜百官,还撰写祭文,祝告上苍和自己的祖宗。同时,还杀了索额图一家的不少人,大量剪除了胤礽的党羽。此事在历史上被称作“一废太子”。

此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,让人觉得,所谓的“一废太子”,不过是康熙抛出的一枚试探人性的诱饵,有很多人将会栽在这上面!

储君一直被视为封建国家的根本,既然胤礽被废,那就应该立一个新的储君。首先跳出来的,就是大阿哥胤褆。

胤褆是康熙的庶长子,生母为惠妃纳喇氏。原本他也是个有才的人,才华横溢,模样俊美,很招人喜欢。康熙对这个儿子也是十分看重,让他参与军事,并三次让胤褆随军出征。这三次出征分别是康熙二十九年,随伯父、康熙皇帝的哥哥福全出征;康熙三十五年,出征噶尔丹;康熙三十九年,随父亲巡视永定河河堤。在康熙的所有儿子中,他确实是为父亲出力最多的一个。

不过,胤褆的才能和野心是成正比的。他的年龄比胤礽大,仅仅因为母亲身份不如胤礽的母亲赫舍里氏,才没有被选为太子。很多年来,他一直留意观察父亲的一举一动,希望有什么契机将自己推上储君之位。这一点康熙帝也早有察觉,在“一废太子”的同时,就明确的晓瑜群臣:“胤禔秉性躁急、愚顽,岂可立为皇太子?”

不过,胤褆一直不认为自己没有机会。他觉得既然康熙帝的选择,应该只在立嫡和立长之间,不会做其他选择。那么只要彻底的将嫡子胤礽搞凉,自己就会成为唯一的选择。于是利令智昏的胤褆,竟然找到康熙帝,说了一句要命的话:“今欲诛胤礽,不必出自皇父之手。”这简直是明确的说,自己想要把胤礽杀了!这句话无疑是直戳康熙的痛处!胤礽仅仅表现得“毫无友爱之情”就被废掉,现在胤褆能这么说话,兄弟友爱之情自然更是寡淡如水!于是康熙痛骂胤褆:“不谙君臣大义,不念父子至情,天理国法,皆所不容。”从此,这位皇帝的“大阿哥”彻底失去了立储的机会。

接下来倒台的,就是康熙皇帝的“八阿哥”胤禩。而且跟着他倒台的,还有其他的一堆人。

胤禩也同样是个庶出、但是极有才华的人。他自幼聪慧,喜好读书和书法,很小的时候就有所成就。年龄稍长,他也开始随着康熙皇帝去各地巡游,康熙三十五年,皇帝亲征噶尔丹,年仅16岁的胤禩也是“随军家属”,和父兄一起在部队实习。而且由于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,所以从小表现得八面玲珑,极会做人,每个和他接触的人都会觉得如沐春风。时间一长,他也成了热门的皇储候选人之一。一些传说之中,此时有人称呼胤禩为“八贤王”,暗比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。同时,他身边也逐渐形成了一股力量,被后世称为“八爷党”。

而胤禩的倒霉,也还要从胤褆说起。胤褆在失去了立储的可能性之后,就想帮助自己的胤禩夺得储位。倒不是因为什么友爱,主要是胤禩从小是由胤褆的母亲惠妃所抚养的,所以关系较好而已。于是胤褆开始在很多场合不遗余力的给胤禩做宣传,还倒腾出了一个叫张明德的江湖术士为胤禩“相面”,说他日后必然“大富大贵”!结果这一番运作,反倒给胤禩帮了倒忙,让康熙皇帝对这个儿子有了戒心。

其实,他对废太子胤礽仍然有所依恋,毕竟这个儿子已经培养了几十年,在他身上倾注的心里,远远超过其他的儿子。而且,此时皇三子胤祉向康熙告发胤褆使用巫术“镇魇”胤礽,让其精神失常。康熙皇帝于是产生了复立太子的想法,并且在人前人后多次表示出了这种想法。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,康熙皇帝开始“钓鱼”了。

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,皇帝突然下旨,让全国四品以上的大臣们推举皇太子,并且信誓旦旦地说,不管大臣所选的是谁,自己一定遵从民意。于是,在一干重臣的串联下,一出推“八贤王”坐上太子之位的大戏上演了。他们在私底下开始大肆宣传,皇帝更加中意的皇子,是皇八子胤禩。只要“八贤王”能够顺利当上太子,日后所有为他投票的人,都会得到好处!这一宣传的成效是显著的,当年十一月十四日,选票收集齐备。经过统计,选皇八子胤禩为皇太子的选票竟然达到了八成以上!据一些人的统计,这个比例竟然达到了惊人的98%!

这一下,康熙皇帝彻底怒了!他觉得,自己已经早就将复立太子胤礽的风声放出去了,让大家选举,就是让大家选胤礽。可是这些大臣们依然敢公然违逆他的意思,选皇八子胤禩为储君,足可见胤禩的势力,已经大到了什么地步!如果任由其发展,自己这个皇帝,搞不好哪天就会提前退休。于是,康熙立即改变了自己的态度,在朝堂上说自己梦到了亡妻赫舍里氏,又说废太子胤礽“疯病已除”。言下之意,就是准备复立太子了。至于选举太子一事,他没有提,群臣们自然也就不敢再说话。

但是,事情并没有完。康熙四十八年正月,老皇帝突然重责“八爷党”的“中坚力量”佟国维和马奇,并且很打脸的让胤禩将二人拘禁。此举无疑是告诉胤禩和整个“八爷党”:皇帝对你们的动作洞若观火,你们别想在底下交通串联!至于胤禩,储君之位你就不要再想了!此后虽然胤禩一党仍然不死心,但是其影响力已经大大降低,也不能再对皇权形成威胁了。

不过,康熙帝的“钓鱼”收到了一个流毒百年的效果:从此以后,大清的朝堂上,很少能出现耿直和勇于任事的大臣了!大家都看出了皇帝不仅“君有戏言”,而且“天威难测”,自己根本搞不清楚。既然如此,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天天混日子拿俸禄岂不快哉!在后来的乾隆、道光两朝,这种混日子的状态成了官场潮流,再也没人为清朝尽心办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