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先锋百科网

首页 1 2 3 4 5 6 7

综述

这里写图片描述

物理层(physical layer)

物理层就是光纤之内的,用来传输0和1信号。

以太网(Ethernet)和WiFi是现在最常见的连接层协议。通过连接层协议,我们可以建立局域的以太网或者WiFi局域网,并让位于同一局域网络中的两台计算机通信。交换机和集线器也是建立在这一层。在连接层,信息以帧(frame)为单位传输。所谓的帧,是一段有限的0/1序列。帧就像是一个信封,把要传输的数据包裹起来,但传输层并不关心要传送的数据是什么。

连接层就像是一个社区的邮差,他认识社区中的每一户人。社区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将一封信(帧)交给他,让他送给同一社区的另一户人家。

网络层(network layer)

当我们局域网的的机器要和外网的机器进行通信时,仅仅通过连接层是不够的。网络层含有的协议有ip。路由器就是建立在这一层。

路由器就像是在两个社区都有分支的邮局。当A给B写信的时候,会在信纸的开头写上这封信的出发地址和最终到达地址 (而不是在信封上),而在信封上写上要送往邮局。所以邮局要求,信纸上写的地址必须是一个符合官方规定的“邮编”,也就是IP地址。这个地址为世界上的每一个房子编号(邮编)。当信件送到邮局的时候,邮局根据邮编,就能查到对应的地址描述,从而能顺利改写信封上的信息。

传输层(transport layer)

传输层含有的协议有tcp和udp, udp和port(端口),计算机使用port来识别不同的进程。

传输层就是在信纸的空白上写上新的“收信人”信息。每一所房子会配备一个管理员(传输层协议)。管理员从邮差手中接过信,会根据“收信人”,将信送给房子中的某个人。

应用层(application layer)

应用层的协议包括用于Web浏览的HTTP(80)协议,用于传输文件的FTP(20,21)协议,用于Email的IMAP,以及DHCP和DNS等。

应用层协议是对信件内容进一步的用语规范。

连接层协议

以太网的帧格式

帧本身是一段有限的0/1序列。它可以分为头部、数据(Payload)和尾部三部分:

Preamble SFD DST SRC Type Payload (Data) Pad FCS Extension

数据一般包含有符合更高层协议的数据,比如IP包。连接层协议本身并不在乎数据是什么,它只负责传输。注意,数据尾部可能填充有一串0(PAD区域)。原因是数据需要超过一定的最小长度。

集线器(Hub) vs 交换器(Switch)

以太网使用集线器或者交换器将帧从发出地传送到目的地。一台集线器或交换器上有多个端口,每个端口都可以连接一台计算机(或其他设备)。

集线器像一个广播电台。一台电脑将帧发送到集线器,集线器会将帧转发到所有其他的端口。每台计算机检查自己的MAC地址是不是符合DST。如果不是,则保持沉默。集线器是比较早期的以太网设备。它有明显的缺陷:

1) 任意两台电脑的通信在同一个以太网上是公开的。所有连接在同一个集线器上的设备都能收听到别人在传输什么,这样很不安全。可以通过对信息加密提高安全性。

2) 不允许多路同时通信。如果两台电脑同时向集线器发信,集线器会向所有设备发出“冲突”信息,提醒发生冲突。可以在设备上增加冲突检测算法(collision detection):一旦设备发现有冲突,则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再重新发送。

交换器克服集线器的缺陷。交换器记录有各个设备的MAC地址。当帧发送到交换器时,交换器会检查DST,然后将帧只发送到对应端口。交换器允许多路同时通信。由于交换器的优越性,交换器基本上取代了集线器。但比较老的以太网还有可能在使用集线器。

WiFi

WiFi的工作方式与集线器连接下的以太网类似。一个WiFi设备会向所有的WiFi设备发送帧,其它的WiFi设备检查自己是否符合DST。由于WiFi采取无线电信号,所以很难像交换器一样定向发送,所以WiFi的安全性很值得关注。WiFi采用加密的方法来实现信息的安全性。

(早期的WEP加密方法非常脆弱,建议使用WPA或者WPA2加密方法。隐藏WiFi设备ID的方法不是很有用。)

传输层协议

网络层协议

端口(port)是伴随着传输层诞生的概念。它可以将网络层的IP通信分送到各个通信通道。UDP协议和TCP协议尽管在工作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,但它们都建立了从一个端口到另一个端口的通信。

TCP(Transportation Control Protocol)协议与IP协议是一同产生的。事实上,两者最初是一个协议,后来才被分拆成网络层的IP和传输层的TCP。UDP协议是IP协议在传输层的“傀儡”,用来实现数据包形式的通信。而TCP协议则实现了“流”形式的通信。

”流“通信

TCP协议是传输层协议,实现的是端口到端口(port)的通信。更进一步,TCP协议虚拟了文本流(byte stream)的通信。

IP协议和UDP协议采用的是数据包的方式传送,后发出的数据包可能早到,我们并不能保证数据到达的次序。TCP协议确保了数据到达的顺序与文本流顺序相符。当计算机从TCP协议的接口读取数据时,这些数据已经是排列好顺序的“流”了。比如我们有一个大文件要从本地主机发送到远程主机,如果是按照“流”接收到的话,我们可以一边接收,一边将文本流存入文件系统。这样,等到“流”接收完了,硬盘写入操作也已经完成。如果采取UDP的传输方式,我们需要等到所有的数据到达后,进行排序,才能组装成大的文件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计算机资源来存储已经到达的数据,直到所有数据都达到了,才能开始处理。

“流”的要点是次序(order),然而实现这一点并不简单。TCP协议是基于IP协议的,所以最终数据传送还是以IP数据包为单位进行的。如果一个文本流很长的话,我们不可能将整个文本流放入到一个IP数据包中,那样有可能会超过MTU。所以,TCP协议封装到IP包的不是整个文本流,而是TCP协议所规定的片段(segment)。与一个IP或者UDP数据包类似,一个TCP片段同样分为头部(header)和数据(payload)两部分。
TCP片段的头部(header)会存有该片段的序号(sequence number)。这样,接收的计算机就可以知道接收到的片段在原文本流中的顺序了,也可以知道自己下一步需要接收哪个片段以形成流。比如已经接收到了片段1,片段2,片段3,那么接收主机就开始期待片段4。如果接收到不符合顺序的数据包(比如片段8),接收方的TCP模块可以拒绝接收,从而保证呈现给接收主机的信息是符合次序的“流”。

可靠性

在每收到一个正确的、符合次序的片段之后,就向发送方(也就是连接的另一段)发送一个特殊的TCP片段,用来知会(ACK,acknowledge)发送方:我已经收到那个片段了。这个特殊的TCP片段叫做ACK回复。如果一个片段序号为L,对应ACK回复有回复号L+1,也就是接收方期待接收的下一个发送片段的序号。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等待之后,还是没有收到ACK回复,那么它推断之前发送的片段一定发生了异常。发送方会重复发送(retransmit)那个出现异常的片段,等待ACK回复,如果还没有收到,那么再重复发送原片段… 直到收到该片段对应的ACK回复(回复号为L+1的ACK)。

当发送方收到ACK回复时,它看到里面的回复号为L+1,也就是发送方下一个应该发送的TCP片段序号。发送方推断出之前的片段已经被正确的接收,随后发出L+1号片段。ACK回复也有可能丢失。对于发送方来说,这和接收方拒绝发送ACK回复是一样的。发送方会重复发送,而接收方接收到已知会过的片段,推断出ACK回复丢失,会重新发送ACK回复。
通过ACK回复和重新发送机制,TCP协议将片段传输变得可靠。尽管底盘是不可靠的IP协议,但TCP协议以一种“不放弃的精神”,不断尝试,最终成功。(技术也可以很励志)

面对“挫折”,TCP协议的态度: never give up

TCP协议和UDP协议走了两个极端。TCP协议复杂但可靠,UDP协议轻便但不可靠。在处理异常的时候,TCP极端负责,而UDP一副无所谓的样子。我们可以顺便“黑”一下UDP协议:

同样面对“挫折”,UDP的态度: who cares...

滑窗口

上面的工作方式中,发送方保持发送->等待ACK->发送->等待ACK…的单线工作方式,这样的工作方式叫做stop-and-wait。stop-and-wait虽然实现了TCP通信的可靠性,但同时牺牲了网络通信的效率。在等待ACK的时间段内,我们的网络都处于闲置(idle)状态。我们希望有一种方式,可以同时发送出多个片段。然而如果同时发出多个片段,那么由于IP包传送是无次序的,有可能会生成乱序片段(out-of-order),也就是后发出的片段先到达。在stop-and-wait的工作方式下,乱序片段完全被拒绝,这也很不效率。毕竟,乱序片段只是提前到达的片段。我们可以在缓存中先存放它,等到它之前的片段补充完毕,再将它缀在后面。然而,如果一个乱序片段实在是太过提前(太“乱”了),该片段将长时间占用缓存。我们需要一种折中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:利用缓存保留一些“不那么乱”的片段,期望能在段时间内补充上之前的片段(暂不处理,但发送相应的ACK);对于“乱”的比较厉害的片段,则将它们拒绝(不处理,也不发送对应的ACK)。

总有那么几个“出格”片段

滑窗(sliding window)被同时应用于接收方和发送方,以解决以上问题。发送方和接收方各有一个滑窗。当片段位于滑窗中时,表示TCP正在处理该片段。滑窗中可以有多个片段,也就是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片段。滑窗越大,越大的滑窗同时处理的片段数目越多(当然,计算机也必须分配出更多的缓存供滑窗使用)。
这里写图片描述
同时处理多个片段

我们假设一个可以容纳三个片段的滑窗,并假设片段从左向右排列。对于发送方来说,滑窗的左侧为已发送并已ACK过的片段序列,滑窗右侧是尚未发送的片段序列。滑窗中的片段(比如片段5,6,7)被发送出去,并等待相应的ACK。如果收到片段5的ACK,滑窗将向右移动。这样,新的片段从右侧进入滑窗内,被发送出去,并进入等待状态。在接收到片段5的ACK之前,滑窗不会移动,即使已经收到了片段6和7的ACK。这样,就保证了滑窗左侧的序列是已经发送的、接收到ACK的、符合顺序的片段序列。

对于接收方来说,滑窗的左侧是已经正确收到并ACK回复过的片段(比如片段1,2,3,4),也就是正确接收到的文本流。滑窗中是期望接收的片段(比如片段5, 6, 7)。同样,如果片段6,7先到达,那么滑窗不会移动。如果片段5先到达,那么滑窗会向右移动,以等待接收新的片段。如果出现滑窗之外的片段,比如片段9,那么滑窗将拒绝接收。